Skip to content

互联网与星辰大海


Web(万维网,World Wide Web),指的就是我们能在浏览器里访问到的网站。
无论是淘宝的商品页、B 站的视频,还是知乎的问答,点开就能看到页面、文字、图片、视频,这些都属于 Web。

Web 建立在互联网之上,它让信息不只是“在网上传输”,而是以页面的形式可视化、可交互
当你输入一个网址(URL),按下回车,立刻跳出一个页面,这就是 Web 的直观体验。

但在背后,能让这个页面出现并正常运行,其实依赖的是一整套技术结构——这就是我们要聊的:

Web 网站结构

一个 Web 网站的核心,可以拆成三部分:

  • 前端程序:把数据用好看的界面呈现给用户。
  • 后端/服务端程序: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。
  • 数据库:存储和管理数据。

当你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 URL 并敲下回车:

  1. 首先访问到的是前端程序,它负责页面的展示,但数据本身并不在这里。
  2. 前端会发送请求,去找 后端程序
  3. 后端从 数据库 查询到真实的数据,再返回给前端。
  4. 前端拿到数据后渲染页面,由浏览器解析并展示给你。

这种流程,就是现代常见的 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

Web 前端

前端的使命很直接:把数据以直观、美观、可操作的方式展示给用户

前端开发最核心的“三件套”是:

  • HTML:网页的骨架,决定内容的结构,比如文字、图片、按钮放在哪。
  • CSS:网页的外衣,决定外观的样式,比如颜色、字体、布局。
  • JavaScript:网页的大脑,赋予交互逻辑,比如点击按钮后弹出提示、表单动态校验。

三者结合,就能从“纯文字”搭建出一个既有外形、又能动起来的网页。

另外,随着网站越来越复杂,前端也进化出了许多新工具:

  • Ajax:让网页能在不刷新整个页面的情况下向后端请求数据,实现“无感加载”。
  • 框架(Vue、React 等):把复杂页面拆分成模块,让开发更高效、更可维护。
  • UI 框架(Element Plus、Tlias 等):提供现成的组件库,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拼出按钮、表单、弹窗。

Web 后端

Web 后端开发,主要负责处理前端发送的请求、执行业务逻辑、与数据库交互以及管理服务器.
后端是网站和应用程序的"指挥官",它处理着数据的存储、检索和业务逻辑。

后端的主要职责:

  • 接收并处理前端的请求(比如登录、下单)。
  • 执行业务逻辑(验证账号、生成订单)。
  • 读取或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。
  • 把处理结果返回给前端。

用户日常访问的网页内容,大致分两类:

  • 静态资源:写死的内容,比如 HTML、CSS、JS、图片、音视频。无论谁访问,结果都一样。
  • 动态资源:根据请求实时生成的内容,比如个性化推荐、订单详情,每个人看到的可能都不同。

早期 Java 后端常用 Servlet、JSP 来处理动态资源,如今这些基本已经退出舞台。
现代企业开发的主角是 Spring 框架,它帮我们更高效、更优雅地管理请求和业务逻辑。

这些后端程序最终会部署在 Web 服务器(比如 Tomcat)上,对外提供服务。
浏览器与服务器的交流,主要依赖

HTTP 协议

——这就是 Web 世界里数据传输的通用规则。

BS 架构 vs CS 架构

在谈网站系统时,我们其实是在讨论一种架构模式

  • BS 架构(Browser/Server):用户只需要一个浏览器,就能直接访问服务器上的资源和服务,无需额外安装软件。大多数现代网站和系统都是基于 BS 的。

而相对的还有:

  • CS 架构(Client/Server):客户端—服务器架构。
    用户需要专门下载安装客户端程序来访问服务,比如早期的软件系统、QQ PC 版等。

Web 就是浏览器访问的万维网世界,它由前端、后端和数据库构成,前端负责展示,后端负责处理,数据库负责存储,一起合作,让我们得以看到和使用各种网站服务。

如果想学习 Web 开发,前端三件套是起点,而了解整个 Web 的工作流程,是打基础的第一步。

评论